兩年前,應邀來常外國際班執(zhí)教高中語文,雖說幾十年的教書生涯接觸過各種類型的學生,諸如省招班、縣招班、教改班;文科班、理科班、體育班乃至戚實中的合作班,但施教常外國際班還是第一回,新鮮也不無忐忑。兩年的教學實踐,使我對國際班的語文教學積累了一些想法和做法,我認為常外國際班的學生有別于上述學生,他們的培養(yǎng)目標是世界名校預科班,未來是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,更注重系統(tǒng)的英語強化課程與全面的國際精英素質課程。故此,我改變了過往一貫的普高生語文教學策略,因材施教,靈動機變,重組整合出一些針對常外國際班高中學生的教學方法。
一、活用教材,提升文學素養(yǎng)
國際部名校預科班培養(yǎng)目標第一條定位于“扎實的國內高中基礎課程”,學生需要參加國內小高考,所以語文仍依托蘇教版語文必修1—5冊。然學生畢竟不需參加國內高考,教材完全可以適當調整,靈活處理。
1、強化外國文學作品
既是出國留學預備生,必須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,廣泛接觸世界各國優(yōu)秀文學作品,為日后與國際生交流奠定基礎。五冊必修教材中 外國文學作品均作為重點教學內容。如《肖邦故園》、《最后的常春藤葉》、《巴黎圣母院》、《一個人的遭遇》、《品質》等等十多篇英美俄羅斯經(jīng)典文學作品,重點研讀賞析,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及豐富的文化內涵。
2、擇優(yōu)現(xiàn)代文學作品
擇優(yōu)的標準是名著,如高考必考名著沈從文的《邊城》,曹禺的《雷雨》,勵志篇史鐵生的《我與地壇》等,有所側重,而一些科技說明文,魯迅雜文等就從略處理或直接刪去。目的是使學生既能與普高生交流名著,又可節(jié)省時間選學其他。
3、降低文言古詩難度
對于古代文學作品,首先是重名言警句熟記理解,不強調全文背誦默寫。如《離騷》《滕王閣序》《諫太宗十思疏》等。其次是重要旨理解,重人物形象,如莊子的《逍遙游》,司馬遷的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,不死扣詞義句法,而這些恰是普高生的重點。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與英語的語法掐架,有利于學生順暢的學好英語。
4、選修現(xiàn)當代散文
2013年之前,國際班語文在五冊必修學完后是選修“唐詩宋詞”,我則在課程與教學處石主任的支持下改選“現(xiàn)當代散文”。我認為長時間專讀唐詩宋詞未免單調枯燥,而現(xiàn)當代散文豐富多彩,涉及面廣,學生可從中看到諸多必修教材中沒有的名流大家的上乘佳作,如胡適、梁實秋、豐子愷、錢鐘書、徐志摩、汪曾祺、林清玄等,還包括一部分外國文學作品。名家的精深思想、博學才華、華麗篇章、精湛語言深深影響了學生,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文學素養(yǎng)。
二、注重口才,鍛煉交際能力
選擇出國留學深造的學生,未來注定要走出國門,融入大千世界,所以交際能力、口頭表達能力尤顯重要。國際班的學生除了每學期有口頭作文外,另有系列的口頭表達訓練,具體為:高一上學期配合“向青春舉杯”詩歌單元教學,舉行“中外詩歌朗誦比賽”,老師率先示范,學生積極參與。高一下學期配合馬丁路德金《我有一個夢想》的教學,組織《我有一個夢想》演講比賽,要求學生必須在講稿中明確自己未來的求學國家、入學校名及所學專業(yè)。這樣,既作口頭表達訓練,又成為他們求學之路的一個動力,促進學生為自己的留學夢早作打算。
高二年級組織對口頭表達要求更高的辯論比賽,辯題來自學生提供的熱點話題,如“好的家庭背景對孩子成長利大弊大?”“人的相貌重要嗎?”“通信工具是促進還是阻礙了家庭成員的關系?”等。學生圍繞辯題,收集了大量的資料,組團對壘,展開激烈爭辯。有的平時內向靦腆不善言談的男生,如上屆學生周明遠在辯論中反應敏捷,措辭鋒利而不失風度,因脫穎而出,表演上佳而獲得了最佳辯手。
上述各項比賽已成固定格局,連續(xù)進行了三年,每次活動都評出一二三等獎及最佳辯手,以資鼓勵并為學生日后報考學校提供一些申請材料。
三、配合寫作,增設專項訓練
聽說讀寫為語文教學不可或缺,學好寫作對學生發(fā)展終身有益。高中寫作教學除按常規(guī)要求進行之外,還配合其他學科老師進行專項訓練。如高二的政治、歷史學科不參加小高考,結業(yè)考試是寫學科小論文。受兩位任課老師之托,語文課專門進行了學科小論文寫作指導,從如何命題、選材到結構、語言,系統(tǒng)指導直至寫出比較像樣的學科小論文。
國際部經(jīng)常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,余主任希望學生為每次活動撰寫通訊報道,在校園網(wǎng)匯報交流。我又專門指導學生寫作通訊報道,學生圍繞“義賣”“秋游”“走訪啟東”“演講比賽”等活動撰寫了多篇報道,上網(wǎng)交流。配合學科,注重實用,使學生寫作能力得以有效提高。平時作文中的優(yōu)秀作文會在班上及時展出并擇優(yōu)提供給常外??堵锅Q》發(fā)表。
兩年來,根據(jù)國際班學生留學深造之材,明確其“扎實的國內高中基礎課程”之標,改變語文教學常規(guī)之法,目的只有一個,即全面提升學生文學素養(yǎng),全方位重視“聽說讀寫”語文綜合能力,為他們學好其他學科,順利走出國門乃至終身發(fā)展奠定扎實良好的基礎,從而更具自信,更有實力。
![]() ![]() |